吉网调查|桂林路商圈的“乱”与“挤”
桂林路是不少年轻人打卡的美食聚集地,也是外地游客来到长春必打卡的地方,其实,在长春人的脑海里,桂林路并非是一条路,而是对那片以桂林胡同为核心,大致是由人民大街、自由大路、新民大街、解放大路围合起来的空间。在这片区域内,南北走向的同志街无疑是“主动脉”,如血管一样的西康路、隆礼路、同光路、清华路等街路让这个区域“流动”起来。
回到这个区域的核心,桂林胡同美食街,这里每天上午10点以后就陆续有市民和游客过来享受美食。3月31日13时许,这里已经有不少人,有的手捧美食,有的提着新买的物品,三三两两走着。随着日暮降临,人也越来越多。“今天不是休息日,人不算太多,休息日人多。”在附近上大学的小张说。记者在3月30日(星期日)20时许也曾来到此处,情况与小张说的差不多,行人不少,很是热闹。
与行人“并肩”出行的,还有外卖小哥和他们的座驾。白天,他们骑着摩托车,停到商户门口,拿上物品再赶忙奔向下一个地点,一些没活的外卖小哥,将摩托车停在一起,边聊天边等待接单。到了晚上,这里的外卖小哥比白天还要忙碌,外卖小哥骑着摩托车与人群交织,车在人群里快速游走。3月30日晚,记者数了数,5分钟就看到了7位外卖小哥。
除了在桂林胡同美食街里,附近其他街路上也能看到外卖小哥的摩托车在人行道上快速穿行,为步行的市民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图为桂林胡同)
西康路上车辆停两排
早些年,桂林路附近以住宅区为主,商业建筑屈指可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康路两侧的露天市场持续吸引着人气。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昔日的露天市场搬进了桂林路大棚,从此,桂林路大棚不但有了日用品、蔬菜,还开始出现了服装和化妆品。由于附近分布学校较多,桂林路的生意,多以年轻人业态为主,初步形成了引领潮流的态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有韩商进驻桂林路街区,投资兴办了多家酒吧、咖啡屋、服饰、日用百货等店面。随着不断地改造,如今的桂林路商业越来越蓬勃。
长春人都知道,桂林路一带楼宇密度大、人流量大。据2024年数据,桂林商圈常住人口5.8万人,流动人口5万余人。附近居民陈先生说,“这是老城区,许多房屋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那时候私家车少,路也感觉挺畅通。而现在生活水平好,几乎家家有车,所以道路显得更窄了,停车位也不够。这几年也在不断增加停车位,路也从以前的全双行变成了多数单行,堵车是有所缓解,但停车位还是不够,吃饭的和我们居住的都开车。我每天晚上找车位都得转好几圈,有很多人就直接停在道边上了。”
(图为桂林路)
3月30日20时许,中国吉林网记者也注意到,在同志街与桂林路交会东侧,没有施划停车位的路边停了一排车,使得中间的路面仅能容纳一台车通行,且行车速度缓慢。“晚上9点多以后会慢慢好点。”市民郭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