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镇东辉村:养虾+种稻 撂荒地一年可收获五季

(1/2)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自然 频道  >  正文

灌口镇东辉村:养虾+种稻 撂荒地一年可收获五季

技术顾问李红波(左)与肖明康观察小龙虾生长情况。

东辉村打造的垂钓基地。

时间:4月中旬 地点:灌口镇东辉村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这只个头挺大!”穿着过腰的防水服,“90后”肖明康猫着腰、拿着捕虾笼,在泥泞的水田里捉小龙虾。

最近,灌口镇东辉村首批“自产”的小龙虾到了收获期,从村民到村干部都对这片又养虾又种稻的“试验田”充满期待。市委老干部局驻灌口镇东辉村选调生肖明康介绍,今年东辉村首次利用撂荒地开展“稻虾轮作”,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项目。

拿出5亩地当“稻虾轮作”试验田

“稻虾轮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立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稻田里喂养小龙虾,水稻秸秆、田中浮游微生物以及水草能为小龙虾提供天然饵料,而小龙虾既能为水稻提供底肥,又能增加底泥的透气性,提升水稻产量。

首次“尝鲜”,东辉村拿出5亩临水地作为“稻虾轮作”试验田。“首批小龙虾虾苗是3月中旬投下的,一共投了80斤虾苗,每斤虾苗有100尾左右。近段时间厦门的天气相对温暖,小龙虾经过20多天的快速生长,已经长到‘中青’标准了,单只重量大部分有25克以上。”李红波是湖北一家小龙虾养殖基地的负责人,今年他作为顾问被请到东辉村,从田埂改造的阶段开始就驻扎在这里,对养虾和“稻虾轮作”进行技术指导。根据专家建议,东辉村“稻虾轮作”一年可以收虾三季、种水稻两季,仅从虾的收益看,每亩田一年就有望多收入1万元左右。

这还只是水稻与小龙虾丰收的“双赢”,东辉村想争取的最终目标是“三赢”。在试验田周边走一圈,就能找到答案:与普通农田不一样,这个种养基地已经有“网红打卡点”的氛围,有专门设计的小龙虾主题卡通立牌,有村里种花能手精心种植的成排三角梅花树,还预留垂钓、烹饪和户外露营空间……

以点带面拉动农文旅融合

“‘稻虾轮作’只是第一步,我们想做的是东辉村独有的休闲农业。”肖明康介绍,东辉的小龙虾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引入了东辉大峡谷的天然泉水,水质特别好。他说,小龙虾虽不是厦门的传统水产,也难以形成大规模养殖,但在东辉村可以打造厦门稀缺的小龙虾垂钓基地——人无我有,才是竞争优势所在。

肖明康是一名博士选调生,在村里,大家都喊他“肖博士”,事实上,正是在他的发起建议下,东辉村有了“稻虾轮作”和发展休闲垂钓的想法。“村‘两委’非常支持,多家对接帮扶单位纷纷响应,提供帮扶资金、捐赠虾苗。”肖明康兴致勃勃地说,预计在“五一”节前,垂钓基地就能试营业,迎接市民游客。

他的想法还不止于此,东辉村未来想以“小龙虾垂钓”为吸引点,串联东辉村樱花谷、山口庙、九十九间大厝等知名景点,并结合稻田咖啡馆、公益图书馆、特色农家乐等休闲场所,“以点带面”拉动农文旅融合,让更多村民就业、致富。

摆在“肖博士”和东辉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引客下乡、加强配套设施、提高游客体验,这也是他们接下来工作的重点,这块撂荒地要实现“三赢”,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