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练兵”的“冲击波”如何冲刷训练场?看看这支导弹劲旅的实践

(2/8)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军事 频道  >  正文

“体系练兵”的“冲击波”如何冲刷训练场?看看这支导弹劲旅的实践

“要想缩短整个过程的时间,首先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李祥说,“作为运输装填司机,如果车速过快、刹车过猛,就可能导致后续环节出现安全隐患,甚至任务失败。”

一个细节,暴露的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思维问题。

“现代战争拼的不是个人之勇,而是整体之速。体系练兵如同交响乐团合奏,任何一件乐器哪怕高了一个音调都会影响整体音色。”旅长陈怀河说,“同样道理,我们一个旅乃至一个营,哪怕只有一个专业、甚至一两个人对武器操作不精准、作战流程不熟练,都会影响整体的高速运转。”

那么整体之高速从何而来?

在该旅某连队,记者看到每一名官兵都有一张精细化训练流程图。翻开这张特殊的流程图,各课目每一时间段甚至精确到分秒,每个号手该出现在哪里、做什么动作,实施细节都清楚地标注在上面。

这张流程图是连队官兵一点点磨合出来的。每个操作人员的动作幅度、步数、圈数都进行了精算,仅“雷达的撤收与架设”一个项目,官兵就细化为100多个动作。

“100多个动作的背后是100多天的磨合训练。每个动作的细化和改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到这,连长刘鹏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挥汗如雨的身影——

为了一个协同动作,雷达班班长张飞凡每天加练几百次;为了提高操作效率,上士朱慕陶和下士吴比每天负重数十斤进行冲刺跑……

“记牢、练熟自己动作的同时,还要背下整个流程,明白其他人在做什么。”刘鹏说。

在这100多个动作中,很多动作需要2到3人配合完成。“想要得到最优解,就要站在他人和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盯着自己手里的那点事儿。”

“体系练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如何以体系思维设计和重塑训练。”旅长陈怀河告诉记者,以工程化、图表化、标准化的方法和模式指导训练,正是他们基于体系练兵的探索。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