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红书照片变“照骗”,绝不是加个滤镜那么简单

(4/5)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科技 频道  >  正文

揭秘小红书照片变“照骗”,绝不是加个滤镜那么简单

平台治理任重道远

事实上,社交平台并不欢迎“照骗”。

在此次“风景照骗”事件爆发前,包括小红书、大众点评、抖音、快手等提供社交分享类服务的平台都发布过治理成果报告,叫停各种虚假宣传。但仅依靠平台的力量,还不足以解决虚假推广的问题——归根究底,这背后既有“软植”等新型广告形式的监管难题,更有互联网“刷单炒信”的黑灰产业链治理话题。

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或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但在社交平台的“软植”内容中,发布者使用最高级用语,或“以身说法”证明产品功效的不在少数。然而,“软植”算不算广告、如何判定网友发布的内容是“软植”还是真实的个人分享,都需平台和监管部门进一步研究。

与此同时,品牌或商家组织KOL、KOC在社交平台进行虚假宣传推广,是互联网“刷单炒信”在社交平台兴起后的新表现——以往,“刷单炒信”可能只是简单地提高阅读量、点赞数、好评度;现在,经过统一组织的图文并茂的介绍,也成为品牌增加美誉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部分互联网平台上,这些美誉度还成为品牌或商家排名先后的重要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5月在发布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时,已明确将传统的“刷单炒信”定性为是“网络黑灰产”的一部分;面对新的“刷单炒信”行为,业内人人士认为,也要严格治理。

大众点评相关人士表示,从其实践来看,治理“照骗黑灰产”需要内外结合“组合拳”。在内部,要有合适的评价机制和技术手段。例如,今年大众点评对“商户星级计算规则”进行迭代,精选评价达到10条后才计算商户星级,并对多次违规发布“商业推广”内容的用户账号采取降级、封号等处罚。同时,平台升级了600多种算法,自动筛选虚假点评并持续更新,以继续识别新出现的虚假点评手段。

在外部,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合作联动很重要。大众点评通过法律诉讼、行政打击、刑事打击等推进联合治理,仅今年1月至5月就联合执法机关查处了29起刷单团伙案。比如,上海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自2017年起至2020年8月,通过微信群招揽大众点评高等级用户做“刷单手”,微信群发布的信息以“大众点评福利”“免费霸王餐”为噱头,冒充大众点评官方组织活动,招揽“刷单手”冒充或模拟真实消费者到店体验,按照商户要求撰写5星好评,并向“刷单手”提供佣金。大众点评经过调查取证,对该公司提起法律诉讼并上报市场监管部门。目前,该公司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10万元。

“关注互联网平台推广照片变‘照骗’的现象,应当成为净化市场环境、消除商业评价体系噪音的新课题。”该人士指出。

来源:上观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