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是什么让《家里家外》火了?

可以说《家里家外》就是听花岛在这一趋势的实验性产物,没有太多反转和甜腻的爱情,《家里家外》却得到了「短剧细糠」的好评。

我们试图拆解《家里家外》是如何在短剧这种小体量、快节奏的内容形式中,呈现出打动人心的情怀叙事。

川渝方言是《家里家外》的特色,这也是短剧行业首次全程用方言创作短剧。基于近几年影视作品和UGC平台的传播,川渝方言在国内有着较高的普及度,且理解门槛低。同时建立在川渝文化上的烟火气上,更容易拉近跟观众的距离。

而《家里家外》的主创有不少都来自于川渝地区,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表达方式有更本土化的呈现。据了解,剧中参演的演员全都是四川籍,制片、编剧团队中也有四川人。导演杨科南介绍,除了前期剧本会环节的准备工作外,在拍摄现场也会再次跟当地的“嬢嬢”演员们请教,从而把川渝文化酿得更加“入味 ”。

在地感是《家里家外》是呈现出生活感的一大因素。据了解,剧中的场景都是在成都实地拍摄——蔡晓艳一家四口的家取景于双流区军工厂家属院,此外剧中还出现了彭祖山景区、青龙老街、青龙老电影院等极具川渝年代特色的地点,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场景布置,都还原了那个年代真实的生活气息。

相较于好看,导演杨科南更强调生活感,家具的动线都按照生活习惯去设置,如洗脸盆的镜子的位置关系,桌子的布置等等。

除了生活细节的设置外,剧情中出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标志性事件和物品的叠加,进一步把观众带回那个年代。

剧情最初蔡晓艳和陈海清相识的背景是1981年长江上游洪水,当时受灾人口达1500多万人,150万人无家可归,这个天灾几乎每个川渝观众都或是经历过又或是听家人说起过。

剧情中频频提及的中国女排也是在80年代频频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光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还有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通过这些大事件,观众串联起剧情的时间线。

此外,还有许多极具时代特色的道具穿插其中,如缝缝补补的“撞色毛衣”、天府可乐、青羊电视机、海鸥牌手表、光丝袜、编织钥匙扣,种种细节的叠加让这个故事更加成立,让观众置身其中,体悟那个年代的情怀。

优质内容在哪里,用户就会去哪里

2025 03/25 17:10 大叔谈娱乐 明珠号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是什么让《家里家外》火了?

(3/5)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