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遥:文字与故事间的执着行者
书场换过三个地方了,现在挪到了延庆区的新华书店。书店给他提供了一个场地,算是基本固定下来。林遥给书馆起名叫“凭书馆”,因为他的书房堂号是“凭栏迎雪阁”,首字与评书的评字谐音。另外,他觉得自己说书凭着一点心气儿,凭着一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林遥拜了评书名家马岐为师。马岐先生是曲艺世家,父亲是马连登先生。林遥师兄弟三人,大师哥温振鑫,三弟周雷。三个人的团队撑起小小的书馆,每周六一场,准时演出,“现在有一点小名气,有人追着听,也有人带着孩子来听。”
师兄弟三人都能说大书,林遥的《西游记》,说了9年才说完,大师哥温振鑫说《哈利·波特》,已经说了10年。
评书讲究表、白、评,表演、道白、评论三结合。收徒弟,考验的也是这三条。林遥说起来头头是道,全是讲究:“一本书翻完,闭着眼睛默想,师父拆出一段,让你说多长时间,你都得能说,有这个能力,才算是学会说书。”原来评书不是背书,“光靠背这辈子也学不会评书。评书学到最后,就是要任意拆分、任意组合,都能说得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行话叫‘攥弄’。”
林遥对自己评书风格的评价是文人气过重,所以“短打书”(武侠书)到现在说不太好,“要的是打起来那种热闹劲儿,我说不精彩,行话叫拿不动这块活儿,这是我的短处。”但林遥只要抓取到素材,就能用评书讲出来。比如抗战胜利,他就可以做一部抗战评书,那就是30集的《平北英魂谱》;建党100周年,他做了百集评书《平北烽烟图》;2019年世园会召开,做了《评书话世园》;2022年冬奥会开幕,在北京体育广播做了一档《登峰:冬奥故事新编》;2024年做了50集评书《延庆长城演义》。这些服务于时代的新评书,无疑展现了传统曲艺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