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遥:文字与故事间的执着行者

(9/10)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历史 频道  >  正文

林遥:文字与故事间的执着行者

如果再贴标签,希望是“一个有文化的作家”

林遥说,作家徐则臣《北上》刚出版的时候,他们曾有过一个对谈,“他说的一点特别让我共情到自身。徐则臣是江苏东海人,他在淮安念书时,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运河边。他说睡梦中都能感觉到水的流动,他的作品也深受家乡地域的影响。我生长在北京北部的山区,小时候扔下书包,翻个山头用不到20分钟。我觉得这种成长环境预示着我不太懂得变通。遇到事情,有没有想过绕一下?想过,但从心里不肯,觉得不就是个山吗?绕过去多费劲,直接爬就完了。”

“我以长城为中心的创作不是很多,但长城那种坚固、那种凝视、那种连绵不断,对我的影响毋庸置疑,所以我做事情没有说一下做成的,都是很长时间。”林遥玩笑着说,“江浙作家散文的那种空灵劲儿,大概打死我也写不出来,这没办法,这是我走过的路。”

林遥现在特别想撕掉武侠研究者的标签,虽然他还在书写与百年家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大武侠时代,心头萦绕着武侠的悲伤与欢欣、成长和变化,但他想要探讨的是群体和时代的关系。

“如果再贴标签,我希望是‘一个有文化的作家’。”林遥对文化的定义是“文以化之”,“一个人通过大量阅读,沉浸思考,锤炼自我,再经由他表述出来的,就是我理解的文化。”

“我就是一个在长城外、山脚下长大的基层作家,没有太大的名气,也不能做畅销书作家,但我对得起写作者的身份。”林遥书房的书桌上有一座鲁迅坐像,背后的书架上是《鲁迅全集》,“鲁迅是我的偶像,写作时,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始终保持说真话的底线。”

因为对长城的熟稔,林遥接下来可能会写关于长城题材的小说,“书名可以叫《大明边墙》,长城修筑于明代,写那个年代守卫长城人的生活和境遇。”但林遥笑笑说,恐怕一时半会儿完成不了,“很多选题都是写了开头开了章节,没有结束的计划,限于体力,限于中年人的身份,也难。”责任编辑:孙妍(EN109)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