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趋势——情绪消费商品形态不断拓展 创意层出不穷

(3/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科技 频道  >  正文

消费新趋势——情绪消费商品形态不断拓展 创意层出不穷

在中国实战营销战略专家诸强新看来,情绪商品走红、情绪消费走热,本质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当前时代特征,最典型的一个字就叫‘卷’!可以说内卷越严重,情绪出口的需求就越强烈。”

从情绪出口的需求种类出发,诸强新将情绪商品分为情绪发泄型、心理安慰型,提供共情价值型。诸强新认为,情绪商品让消费者愿意买单,主要靠三个点:“打痛点,引发强烈共鸣;挠痒点,让人进入虚幻情感状态;给爽点,本质是及时满足消费者某种心理需要。”

‌情绪消费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漏洞,如泄露消费者隐私、提供不正当服务、不合理收费等。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提供了减压通道,但也有过度依赖消费主义、忽视真实社交等风险。

为此,浙江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易开刚提醒,作为消费者,在享受情绪消费带来的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应增强辨别能力,理性对待虚拟商品和情绪消费品,注重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比如户外运动等,以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作为商家,要坚守底线,注重自身能力建设,适应消费变化趋势,既要有短平快的项目,也要坚持长期主义,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建立核心竞争力。

记者手记

种“无用”之树

结“有用”之果

在商场闲逛时,记者曾经进入一家叫“无用之用”的小店。店内陈列的看似“无用”的水晶石,广受欢迎,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精神刚需”。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千年前庄子的哲学思考,用来形容当下的消费趋势也颇为合适。

对企业来说,抓住情绪消费的商机需要换个思路,产品不能只拼功能参数,也要会讲故事、造氛围。有了“情绪价值”的加持,Jellycat把普通玩偶变成治愈系IP,星巴克把咖啡杯做成“社交货币”,泡泡玛特成为“现象级”消费品牌。

今年的全国两会,“提振消费”被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

政府提振消费,商家要跟上新变化。北京打造“深夜食堂”抚慰都市夜归人,上海打造“咖啡文化周”培育城市情感地标,成都把茶馆文化变成旅游名片,都是用场景激发情绪消费。杭州也正在通过消费空间的更新、消费业态的创新、消费品牌的培育,吸引更多年轻人在杭消费、来杭消费。

不妨种“无用”之树,结“有用”之果。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