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商贸密码与古贝春的千年酒脉

(1/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国内 频道  >  正文

运河商贸密码与古贝春的千年酒脉

鲁网3月25日讯(记者 赵洪斌)“买好酒,贝州走,大船开到城门口。”这句流传千年的歌谣,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京杭大运河与古贝春酒交织的历史长卷。歌谣中的“贝州”,即今天的山东德州武城,曾是隋唐大运河上的重要商埠。这里不仅是南北漕运的枢纽,更是中国白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歌谣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密码:“买好酒”是对品质的追求,“贝州走”是对产地的认可,“大船开到城门口”则是对运河商贸网络的生动描绘。这首歌谣不仅是武城酒业的广告词,更是运河文明与酿酒文化交融的见证。

今天,站在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的现代化酿酒车间前,回望千年运河的波涛,仿佛能听见商船的号子声、码头的喧嚣声,以及酒坊里匠人们忙碌的脚步声。这首歌谣,正是解码古贝春酒与运河商贸密码的起点。

歌谣背后的历史密码:运河与酒业的共生关系

“买好酒,贝州走,大船开到城门口”这一流传千年的歌谣,生动勾勒出古贝春酒与京杭大运河交织而成的商贸图景。贝州即今山东德州武城,自隋唐大运河贯通后,武城成为南北漕运的重要节点。运河不仅带来了“舳舻千里”的商贸繁荣,更催生了酿酒业的兴盛——商代“秬鬯酒”、西汉“东阳好酒”均诞生于此。

京杭大运河武城段

运河的水运优势使武城酒得以通过船舶快速辐射南北市场。据记载,明清时期贝州码头“酒旗飘展,香传千里”,商船载酒沿运河直抵京津、苏杭,甚至远销海外。歌谣中的“大船开到城门口”,正是对运河商贸网络的具象化表达:酒坊依河而建,酒香随水流动,形成“酒从河中酿,船自门前过”的独特生态。

武城酒业的兴盛,离不开运河的滋养。运河不仅为酿酒提供了优质水源,还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商贾云集的码头,成为酒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武城酒商通过运河将酒运往全国各地,同时也将各地的酿酒技艺带回武城,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酿酒文化圈”。

地理密码:水土与工艺的黄金组合

武城地处北纬37°黄金酿酒带,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与运河水系的甘洌水质,为酿酒提供了天然优势。这里的高粱、小麦等粮食作物颗粒饱满,富含淀粉,是酿造优质白酒的理想原料。

古贝春传承的“多粮跑窖包包曲、三高一长和一低、特制人工老窖泥”等特点,成为适合北方自然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条件的成功生产工艺,更将地理优势转化为品质密码:

微生物富集:运河流域特有的湿润气候与流动水系,孕育了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助力酒醅发酵的复杂风味形成;

古贝春酿造车间一角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