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田,唤醒曲艺下一个春天

(2/6)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娱乐 频道  >  正文

在麦田,唤醒曲艺下一个春天

“以前的书会上,艺人们各自亮书、写书(指艺人与邀请方签订演出合同的过程),谁的书价最高,谁当选‘书状元’。现在,每年马街书会主办方都会组织评审团,在这片田间舞台上‘巡才’,看到哪位艺人唱得好就挑出来,让他们凑到一起,集中选拔打分,最后评选出每年的前三甲。”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以下简称“河南省曲协”)办公室主任王利民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

“我这两年岁数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年年来参加书会了。”王巧珍说,前些年她也是评审团的一员,看着老同志和小年轻说书唱戏,给他们评个高低。

“现在的环境可是大不同了!”王巧珍告诉记者,因为是在农田里进行,以前马街书会的环境条件并不好,连最基本的卫生间和饮水设施都没有。“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政府也给予马街书会这样的曲艺活动越来越多的支持,书会的环境,可比我们当年好太多了。”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鼓书(也称“鼓儿词”——记者注)的传承人、民间表演艺术家冯国,今年是连续第50年参加马街书会了。从少年时期拜师学艺到如今“光荣赶会50年”,冯国见证了马街书会半个世纪的变迁,也见证了曲艺文化的传承发展。

“以前条件艰苦,愿意从事曲艺的人少。观众的鲜花、掌声、喝彩,支持着我们这些老曲艺演员坚持下来。”冯国感叹,如今条件越来越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看曲艺、参与曲艺,让他们这些老演员受到更多触动。

“我们这些老演员一直都在推动大鼓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最近这些年,马街书会的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越来越多,我们开心又欣慰。”冯国说。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