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田,唤醒曲艺下一个春天

(5/6)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娱乐 频道  >  正文

在麦田,唤醒曲艺下一个春天

“这次上场的小孩里,有的从三四岁就开始跟我学快板,到现在已经学了七八年了。”每年马街书会,牛艳萍都会带着学生赶会亮书,如今她开办的“牛艳萍快板书传承所”已经累计培养了数千名学生。

牛艳萍介绍,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快板书等传统曲艺,既是知识上的补充,又锻炼了协调能力。“快板书、评书的大部分传统唱段讲的是历史故事,孩子们在平时背词练曲,用较为轻松的方式就能吸收不少历史知识。在唱和说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口才,让小朋友更自信大方。”

近年来,河南省不少学校开始将曲艺传承人请进学校,向更多的学生传授技艺。2016年,平顶山市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与冯国一同在学校建立了“鼓儿词传承基地”,2019年又组建了鼓儿词社团,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开设大鼓书特色课程。

“小孩们都可喜欢来上课了,都说这大鼓书‘好玩儿又好听’,学得都很努力。一次记不住,下次接着练。家长也都支持孩子跟我学。”冯国说,学校开设这类课程,让曲艺文化在小朋友、年轻人中间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也让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传承的可能。

“除了组织曲艺培训、展演、赛事,我们也在探索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王利民向记者介绍,2024年,河南省曲协和河南省曲艺团共同策划举办了4场“曲艺进校园”演出,2025年将增加演出场次、扩大进校范围。

近年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信阳师范大学设立了曲艺专业,南阳师范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平顶山学院等院校开设了曲艺课程,让曲艺“学科”越来越规范化、细致化。

“学科顶层设计建设好后,相关的教材编写和科研工作也在陆续推进。”王利民说,“给曲艺文化建立‘体系’,让曲艺实践能科学、持续地进行,才能将曲艺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应受访者要求,刘峰为化名)【责任编辑:蒋肖斌,张蕾编辑:侯歆钰】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