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朱振武:让中国文学“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

(2/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文化中国行 | 朱振武:让中国文学“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

“让中国文学‘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

2023年,朱振武的专著“中国故事英语传播三部曲”——《中学西渐》《他山之石》和《归异平衡》在上海亮相。

他结合异质文化和时代背景,对葛浩文、闵福德、金介甫等46位汉学家的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翻译风格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整体研究和系统考察,对其为什么译、译什么、怎么译、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世人什么启示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思考。

中国故事是否已真正“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朱振武坦言,中国文化已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去”了,但并未被更多民众所熟知。

“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寻常百姓家,我们使用的许多词汇、读的许多作品,甚至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提到了不少西方文学。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能被国际读者接受,还需要调动汉学家的力量。”

朱振武以葛浩文对莫言的翻译为例,指出其遵照了适当归化、忠实异化和偶尔变化这三个基本原则,表达出汉学家们始终在中文源语文本和英语读者间寻求归化和异化间的有机平衡。这也是朱振武的“归异平衡”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

其他的汉学家,尤其是当代汉学家,其更多是在追求异化手法,也就是尽量忠实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忠实原文的典故、意蕴、韵律、节奏、形式、语气和修辞等。

“一百多年以前,多数英语读者在一百多年前对中国文学文化还没有什么概念,想深入地、原汁原味地了解中国文学文化的愿望也不强烈。即便汉学家非常忠实地将中国文学译过去了,英语读者也根本不知所云。”朱振武说。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