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朱振武:让中国文学“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杜倬荷
小说作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与文明桥梁,承载着人类的哲思与时代的回响,在AI时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与伦理价值。近日,“小说研究当下任务暨外语学科未来出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海口举行。
作为此次年会的发起人,(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朱振武对小说研究与外语学科的未来出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朱振武向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大学图书馆捐赠了“非洲文学研究丛书”(十卷本)。主办方供图
“不阅读、浅阅读剥夺了当代人的思考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快新闻”“浅阅读”渐成趋势,信息过载、信息茧房现象突出,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
“如今很多人会被手机或其他娱乐性活动占据阅读时间,不阅读、浅阅读的现象越发突出,导致其思考能力、文化素养下降,从而影响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朱振武分析道,同时还导致外语学科无法往高走、往远走。
针对当下盛行的“文科无用论”“外语无用论”等片面论点,朱振武进行了有力驳斥。“没有了外语特别是英语,我们用什么与世界对话?我们怎么取知己知彼?怎么去赶超一流?怎么实现民族独立?”
他强调,小说创作与外语能力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关键推动力。“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一种重要方面就是从外语来,从小说来。没有外语,没有小说,文明互鉴从何而来?文化多样性从何而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何而来?”
在朱振武看来,真正想学好外语,还是要回归小说。回归小说阅读和小说教育,是提高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关键。
“小说阅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读外语小说;想要提高外语水平,还是要靠阅读。而真正的阅读,就在小说里。小说阅读与外语学科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他提到,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小说、通过文学“走出去”。真正能循循善诱且浸润心脾的,就是文学作品。文学首先是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文明互鉴至关重要。
朱振武教授在英国利兹大学讲学。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