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第一股”利润缩水背后:市场鱼龙混杂,重金营销效果难显

(3/4)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财经 频道  >  正文

“燕窝第一股”利润缩水背后:市场鱼龙混杂,重金营销效果难显

面对消费端的市场变化,不少燕窝品牌开始下探价格。

在文化东路一家“遇见鲜炖”门店,有外卖燕窝消费者告诉记者,算上平台的满减券,单罐燕窝有时到手价仅为30多元,据店员介绍,“这样的(产品)每天能卖一百多瓶”。

而主打高端的燕之屋也早已放下身段,据财报显示,2024年其单价在两百元左右的燕窝粥成为新的销售增长点,全平台累计销售超735.8万碗,收入人民币超9000万。

燕窝缺少行业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事实上,主打高端的燕窝近年一直存在“高溢价”和“智商税”的相关质疑。

据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燕窝种类基本分为大盏、中盏、小盏、大中小条、燕条。以中盏燕窝为例,批发商供货价一克十几元,因为燕窝没有统一价,同仁堂零售价可以卖到80-90元,溢价空间比较高。

而其重要的成分“唾液酸”的营养价值也在营养学界存在着争议。有科学检测显示,燕窝中唾液酸的营养价值与鸡蛋、牛奶相近。

以燕之屋108克的碗燕为例,根据旗舰店的商品详情,其中添加了3.1克干燕窝,售价约折合为258元/碗,比鸡蛋的价格已高出数十倍。

除了价格争议,燕窝的产品投诉也呈现高发态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看到,涉及燕窝相关的投诉就有一千五百多条,涉及燕小厨、燕美娘、燕之屋、同仁堂等品牌,消费者反映通过线上平台购买的燕窝在食用过程中出现了类似树叶、玻璃的杂质,以及还有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

日前,燕窝消费者赵先生向记者反映,其妻子在去年9月于小仙炖天猫店购买了769元的小仙炖中秋燕窝礼,12月11日将密封商品开盖发现燕窝里有一只虫子,在多次要求该店面退款赔偿后,截至目前仍均未获得回应。

记者了解到,小仙炖是2014年创办的鲜炖燕窝品牌,2021年,其就因实际使用原料和宣传原料不符,实际产地与标注产地不符等原因涉嫌虚假宣传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

“我国目前燕窝行业缺少明确具体的行业标准,有关各方对燕窝产品的营养价值认识并不统一”,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呼吁,应尽快建立燕窝产品的行业、国家标准,有关部门也要对燕窝产品市场加强监管。

3月27日,就轻研发重营销能为燕之屋带来多少占比的营收转换,小仙炖近年来的业绩情况,记者向上述两家企业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责任编辑:张子川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