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对谈:亲人离世我为什么走不出?

(4/5)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清明对谈:亲人离世我为什么走不出?

路桂军接诊时为患者写下用药提示。人民网记者 金慧慧摄

“思考生死问题的临终患者是自己的哲学家,他们的生活理念和文化积淀构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旁人无权评判,只有尊重和敬畏。”路桂军表示,他会选择通过讲故事启发患者思考,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死亡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希望推广,当没有治愈希望的时候,减轻痛苦,是对病人的最好治疗,也是对家人的最好安慰。”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希望普及安宁疗护。

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在每个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

“目前,安宁疗护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拓展,相信未来大家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安宁疗护机构。”邓茜说,科室每年都会组织多批安宁疗护业务培训。

3月29日,在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介绍,他们推出的《把“善终”带回现实:2024中国居民善终质量研究报告》显示,安宁疗护提升了居民死亡质量。她表示,在全球死亡质量排名中,6年时间中国的排名提升了近20位,这与安宁疗护试点推广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清明论坛”现场。人民网 陈叶欣摄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是北京大学“清明论坛”的发起人。他表示,2018年至今论坛已举办7届,“论坛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正面社会影响,对死亡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深入。”据悉,近20万人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

“我们从小没有被教育过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死亡。”谢安的妈妈在安宁疗护病房离世,他觉得妈妈用生命给他上了一课。“我学到了死亡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确实很狼狈,但也可以非常有尊严。当你孤立无援时,可以求助安宁疗护。”

“清明节是安宁疗护专业非常重要的节日,可以敞开谈论死亡话题,而安宁疗护开展的土壤是良好的生死教育。”路桂军介绍,科室连续5年举办“爱在清明”活动,以音乐、电影欣赏与讨论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生死话题。

今年,路桂军将清明节活动的主题定为彝族的生死智慧。“每个人走到生命尽头,都想被家人紧紧抱在怀里。彝族以《指路经》指引离世的族人:穿过云雾缭绕的山间,泉水叮咚、绿草如茵、虫鸟啼鸣,回归祖先的怀抱。这对安宁疗护有非常大的启示。”路桂军认为,中国的安宁疗护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死理念,让每个人在生命尽头都能妥帖安顿、从容转身。

(文中王彬、陈妍、谢安为化名)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toutiao@em.eastday.com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