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对谈:亲人离世我为什么走不出?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 金慧慧 陈叶欣
清明节是属于哀伤的时刻,纷飞的细雨打湿丧亲家属的心;清明节是属于思念的时刻,温柔的春风带来逝去亲人的爱;清明节也是属于成长的时刻,勃发的生机唤醒生命的渴望。
2月,人民网推出安宁疗护试点调研系列报道,引发热烈讨论。很多网友倾诉逝去亲人的遗憾,期待普及安宁疗护。清明之际,人民网再访安宁疗护科室,解答关于哀伤、死亡和告别的困惑。
“爱是一种为他人哀伤的能力”
“妈妈胃癌走了快3年了,如果我早一些了解安宁疗护知识或带她去安宁疗护,会减轻妈妈的一些痛苦和心理压力,让她走得相对舒服和安心些。也不至于让我留有好多遗憾,至今都走不出来。”
有网友留言称,自己不了解安宁疗护,以至于亲人在痛苦中离世,遗憾终生。
“经过这么多治疗后,患者最终走向死亡,是病程的自然发展,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连医生都救不了患者,更何况家属?”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副主任邓茜表示,家属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已尽最大努力,不必自责,“该放手时放手,是对患者的爱与尽责。”
安宁疗护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以实现逝者安详、生者安宁。2017年至今,3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覆盖185个市(区)。
“以最好的照护方式让患者享受最好的生活品质,患者走得好,家属的哀伤才会降到最低。”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科主任秦苑表示,安宁疗护要做的是降低系统性哀伤,让患者少痛苦、有尊严,家属少遗憾、有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