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一场发布会20个名字 车企们仿佛在写网络小说

大伙有没有觉得,新车上配置的名字变得越来越难记了。

啥啥底盘,啥啥悬挂,啥啥智驾,不仅名字选的都特别有文化,里头可能还得夹杂一点生僻字,乍一看都不知道应该咋读。

一个两个么倒是还好,硬着头皮也能记一下。

但把配置搞的又多又难懂,现在好像都已经成了车企们的默契似的,好家伙一场发布会下来每页 PPT 里都有新词,每隔一阵就得左右脑互博,真就有点当年学文言文的感觉。

估计大伙也是被整麻了,这一阵 “ 一台车半本书 ” 的梗也是火的不行,甚至还火到了隔壁小说圈。

虽说里头的很多名字确实很搞笑,像我就对着女娲补胎这玩意笑了老半天。

但是玩归玩闹归闹,起名梗之所以反响这么大,里头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我觉得非常值得讨论。

那就是这种起名的方式,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 进行一个叠甲:以下内容是针对行业趋势的客观讨论,并不针对某个具体品牌。差评汽车部全体员工都非常喜欢现在的国产品牌,文章的主旨也是希望中国汽车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请大伙不要过度解读。 **

OK 甲够厚了,我们开聊。

就跟英语里头那些个专业名词都特别难记似的,车企们起的这些新名称之所以会被大伙做成梗来吐槽,我觉得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当然是数量多。

而且这个多还不只是某个品牌某台新车上的名字多,不同品牌之间对于同一个配置的叫法也都不一样。结果就是,明明大伙用上的配置都大差不差,但需要咱们记的配置名却是茫茫多。

举个具体的例子吧,最近两个贼火的国内新势力品牌给自家新车的 A 和 B 开了发布会。

A 车的发布会介绍了新车的各方各面,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提到的配置不算车身颜色的话有 22 个。

B 车的发布会虽然只说了新车技术相关的方面,时长也只有一小时出头,但过程里提到的各种配置名,不算颜色依然有 20 个之多。

我大概统计了一下,这些词小到车灯大到底盘架构,基本把车上所有的硬件都覆盖了。最抽象的是,里头有个品牌甚至给悬架上的液压衬套都专门起了个名字。

这还没完,就两边加起来这小几十个的名字里头,明明是类似的配置,比如电池包、悬架系统、减振器还有智驾方案,两边的叫法一个古典一个科幻,单看字面意思几乎找不到共同点。

2025 03/25 07:02 浅语科技 明珠号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一场发布会20个名字 车企们仿佛在写网络小说

(1/5)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