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停车难题如何缓解?听听基层和专家怎么说

(1/5)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国内 频道  >  正文

中心城区停车难题如何缓解?听听基层和专家怎么说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中心城区停车难题如何缓解?听听基层和专家怎么说

——上海基层工作法实录第二期研讨会举办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停车难,是全球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共性问题,也被称作“城市病”中的顽疾。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停车难问题同样突出,尤其是中心城区,商业区、住宅区密集,人口密度大,有限的空间难以承载日益增长的车辆保有量,停车难问题不仅影响市民出行体验,还制约着城市的高效运转。

如何用好“他山之石”来缓解这一困局?3月20日下午,人民网上海频道组织召开一场以“中心城区停车矛盾的缓解探讨”为主题的研讨会,这也是今年以来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讨活动——上海基层工作法实录”第二期。研讨会由人民网上海频道副主编轩召强主持。

会上,来自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的相关工作人员分享实战经验,与会专家进行交流探讨。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

“2019年,我到长岛任居民区书记的时候,小区12345工单投诉在全上海市排名倒数,首要问题就是停车乱象。”浦兴路街道长岛居民区书记李秀勤直言不讳。

经过初步排摸,小区有1500多辆车,却只有1094个停车位,缺口较大。加上外来车辆多,周边商业街吃饭购物、学校接送等都将车辆停在小区,导致车位极其紧张。“无序停车、交通要道堵塞、强占车位等现象……由此引发的邻里矛盾、信访投诉不断、居民意见很大。”

为破解停车难题,李秀勤和同志们打算群策群力,民主协商。他们邀请有车位、占用车位、无车位的居民,以及公安、城运、城建等部门一起坐下来讨论。“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交给居民,让大家敞开了讲,群众的智慧就会成为我们化解矛盾的好办法。”

通过“三会”,长岛居民区总结出“1+1+1”工作法,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办法”,召开听证会,聚众人智慧;“一套机制”,打造多部门联勤联动平台;“一支队伍”,建立以退伍军人为主的志愿者团队。

“‘1+1+1’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题,但不会一劳永逸,问题总是在不断出现。”李秀勤强调,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停车管理办法,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让长岛实现蝶变。

【静安区大宁路街道】

停车难题,不仅限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同样面临这一困境。近年来,电瓶车飞线充电、乱停乱放、推车上楼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街道辖内老式商品房众多,电瓶车保有量高,针对屡禁不止的电瓶车违规充电现象,街道会同公安、消防,通过联合整治地下空间、改造非机动车库、改建地面简易车棚、安装智能梯控等措施,让非机动车有位可停。

大宁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方洪潮提到,“虽然增加了大量充电插口,仍有个别居民将电瓶车甚至电瓶带回家。这种行为隐蔽性强,察觉难、取证难、处置难。”对此,街道会同派出所和消防部门探索安装电瓶异常充电“嗅探”阻断设备,30秒内即可发现电瓶充电,并触发后台预警,达到设定阈值参数可自动或干预阻断电源,实现“入户充电”精准排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toutiao@em.eastday.com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