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闻道丨“乌啦啦”带火潍坊肉火烧

(3/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健康 频道  >  正文

鲁闻道丨“乌啦啦”带火潍坊肉火烧

吃肉火烧,有点像吃南方的灌汤包,前提是必须要烫口,刚打出来马上吃口感最好,正如外地人不知如何对灌汤包下嘴,不是潍坊人也不晓得如何对付刚出炉的肉火烧。先在火烧边上寻找一处面皮最薄的地方,这里往往已经被馅料出来的油浸透了,轻轻咬上一个小口,再吹几口气,这样就可以慢慢享用这种其貌不扬的潍县吃食了。碰见不会吃的,咬错了地方,油从薄皮的破口出滴出来,能洒一裤子。

肉火烧的整个制作过程,其实充分体现了潍县菜精细而不张扬的特点:制作者往往把功夫用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耗时耗力的平常物。吃它的人,如果不琢磨,会只是觉得好吃,有心人则会为它的精工细作惊叹。这就像潍县菜里的甜酱、花椒水、海米水、葱姜水的运用,你吃着味道不错,就是不见它们的真身。这是烹饪智慧,也是人生哲学。

肉火烧对于潍坊人来说,是不可缺的乡愁,除了潍坊,你在别处是吃不到正宗的,即便在潍坊,由于家中不会有专门的火烧炉子,这东西虽平常却并不家常,外带的火烧降温后又会变塌,口感味道都不复存在,所以要想吃上这一口,必须抬脚出门,屈驾到烟火缭绕的火烧铺,坐在小马扎上,要一碗豆腐脑或者咸粘粥,在烟火气十足的市井之中才能尝到这无处不在的美食。从这一点上说,一个肉火烧,够平等,够公道:人人都能吃得起,但任你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得出门,把脚踏进这烟火红尘里,把心埋到熙熙攘攘中,才吃得上,吃得好。

责任编辑:赵岳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