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树丨唐林:麻糖的味道

(3/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健康 频道  >  正文

黄葛树丨唐林:麻糖的味道

记得15岁那年,我考到县三中读高中,每周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回一次家,每次上学母亲都给我装上一大罐麻糖,我用馒头蘸着麻糖吃,同学都很羡慕。小时候吃麻糖,口里和心里满是无忧无虑的甜。我19岁时考上了大学,母亲请王木匠做了一口柏木箱子,漆成了大红色。第一次出远门读书,母亲用竹背篼背着箱子,手上还提着两瓶封得严严实实的麻糖,天热,汗水浸湿了母亲花白的头发。上车前,母亲弯下腰,又把箱子里的衣物检查一遍,上了锁,然后把麻糖和钥匙交给我。到了学校,我请同寝室的同学品尝母亲熬的麻糖,同学都说好甜、好甜。在远离家乡读书的那几年,每次看到装麻糖的瓶子,心里都甜甜的。参加工作后,对麻糖的记忆,无论多少年、无论离故乡多远,每次想起,眼前就浮现出慈祥母亲的身影,这时我眼里总是含着泪水。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新时代的步伐,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甜食已非常丰富,家里的茶几上总有甜甜的水果和各种各样的糖果,但在我的味蕾记忆里,麻糖似乎才是真正凝固到我心里的美味。

3

时光流逝,母亲年岁渐渐大了,从乡下来到县城生活。我也成了家,有了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一大家人围着炉子吃饭,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幸福和温暖。我常在女儿面前讲她奶奶年轻时熬的麻糖,吃起来甜、香、糯、软、绵,厚实又筋道,还能御寒和抚慰心灵。女儿听后,缠着奶奶给她熬麻糖。

初冬时节的一个周末,母亲带着我和女儿,来到乡下的舅舅家,要给我和女儿熬红苕麻糖,这年母亲已经79岁了。当天晚上,我和母亲坐在灶前的长条木凳上,像小时候我陪着母亲熬麻糖一样,真是温馨,有母亲陪伴和陪伴母亲的日子很是幸福。天亮了,麻糖也熬好了,麻糖色泽红润,入口香醇、鲜甜,女儿吃了,一直在奶奶面前说“甜甜甜”。其实我心里明白,年岁已高的母亲还要到乡下熬麻糖,是想满足子女的愿望,迁就着子女的快乐和幸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十分丰富,麻糖的种类也变得多了起来,炒米麻糖、年糕麻糖、玉米麻糖、红苕麻糖……每当我听到街边叫卖麻糖的声音,一下便勾起了母亲熬制红苕麻糖的画面,因为,那是我淡淡远去的乡愁。

人一辈子吃的东西,恐怕很难用重量和种类来统计,能记住时光沉淀后的味道,恐怕还是那年、那月、那时和食物暖心的温度、人的牵挂,慢慢地我才体会到,食物的味道,其实是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麻糖就像一根丝带,紧紧连着母亲和儿子的心。那是童年的回忆,家的味道,也是我最甜蜜、最美好的时光。

(作者系重庆某文化单位退休干部)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