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祥书记的人才观

(1/5)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国内 频道  >  正文

伯祥书记的人才观

鲁网3月27日讯(记者 王玉龙)1986年的寿光,工业产值在潍坊市12个区县中排名倒数第三,全县缺乏像样的企业和产业。刚刚上任县委书记的王伯祥面对这样的困境,却有了自己坚定的看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要让寿光富起来,必须靠人才!"他曾在工作手记中写道:"县委书记这个舞台很大,组织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就给了我干事的机会,全县100多万人眼巴巴地看着我!"正是这样朴素的认知,让他在五年任期内,带领寿光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实现了万众瞩目的华丽转身。

打破常规的胆识。

1987年,王伯祥对全县52个重点企业的厂长进行测评分级,除优秀者留任外,其余全部调整,然后从102个经济单位推荐的100名“能人”中优选40人作为企业后备干部。这种大胆的人事改革,确保了企业领导岗位由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担任,为寿光工业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1988年,王伯祥在寿光推行了公开考选副科级干部的改革,通过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全县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这一创举打破了干部任用中的封闭性和神秘性,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王伯祥深知,要改变寿光的落后面貌,必须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1988年,他力排众议,破格提拔24岁的田其祥担任县供电公司总经理。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怎么能担此重任?

但王伯祥看中的是田其祥身上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头。事实证明,这个年轻人没有让他失望。田其祥带领公司开展多种经营,最终将这家县级供电公司打造成跻身全国最具竞争力500强的企业集团。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