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祥书记的人才观

(2/5)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国内 频道  >  正文

伯祥书记的人才观

王伯祥常说:“用人有个导向问题,你用能干事的人,大家就都争着去干事;你用讲关系的人,那么大家就都会争着去找关系。”

以情留人的温度。

1988年冬天,王伯祥遇到了改变寿光蔬菜产业命运的关键人物——辽宁瓦房店的蔬菜技术专家韩永山。

当时县里的干部工资一般每月几十元,县委书记才坐一辆破吉普。但为了留住这位技术人才,王伯祥却大胆拍板:给韩永山配备一辆崭新吉普车、挂寿光1号车牌,重奖8万元和一套县城最好的住房,全家四口从东北迁到寿光,全部“农转非”。

这个决定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举报王伯祥“挥霍公款”,上级派来调查组。面对质疑,王伯祥坚定地说:“留下一个韩永山,就是留下了一把金钥匙,种下了一棵摇钱树。”

韩永山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他研发的冬暖式大棚技术,从最初的17个试验棚发展到全县5000个,最终推广至全国。多年后,当寿光因蔬菜产业闻名全国时,人们才真正理解王伯祥当年的远见。

以事育人的信念。

王伯祥特别强调“实践出真知”的识才方法,他善于从基层一线、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的真才实学。

1987年1月,王伯祥来到台头镇造纸厂考察,直接抓这个企业的副镇长兼经委主任陈永兴汇报时简明扼要,又头头是道,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王伯祥当即判断:“此人有魄力有水平,堪当大用,说不定能让奄奄一息的县造纸厂起死回生。”随后,县委组织部对陈永兴启动全面考察。

10天后,县委书记王伯祥亲自送这位53岁的“老将”上任,这在寿光历史上还是头一遭。陈永兴果然不负众望,仅用4个月就使县造纸厂扭亏为盈,并最终将其发展为目前总资产七百多亿元、年销售收入二百多亿元的晨鸣纸业集团。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