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巴斯大学跨文化对话:文化桥梁构建者雪漠的创作谈
3月17日,在宁波大学译行丝路·翻译研究与语言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下,中国作家雪漠在学术实力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巴斯大学课堂和演讲厅进行了两场题为“文学与灵性”的跨文化对话活动。这位来自中国西部的作家在学者、教授、学子与国际听众面前,以谦逊而充满热忱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功经验,并希望通过作品能够给世界带来一种新的文化,产生一种新的关系。

从左到右:英国巴斯大学教授Dr. Yukteshwar Kuma、雪漠、英国巴斯大学口笔译专业主任Miguel Fialho教授
从中国西部到世界讲坛
雪漠——原名陈开红,出生于中国甘肃武威——如今他的著作已成为亚洲最具哲学深度的声音之一。他自幼成长于靠近沙漠的偏远村庄,从小浸润于儒释道古典文化。
在第一场课堂交流中,Miguel教授问雪漠老师,您在甘肃的武威长大,您的成长环境,包括您的父母是农民,对您的人生观,还有对您的作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的写作是从修炼智慧开始的,”他告诉巴斯大学的学者和学子,“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属于自己,然后才能对世界说话。”
雪漠感谢巴斯大学口笔译专业主任Miguel Fialho的热情接待,并特别赞赏巴斯大学笔口译专业的素养——尤其是几日前他在大英图书馆演讲时的同声传译团队。他希望所有的孩子学成之后,都能成为传播爱与智慧的载体,把好的文化传向世界。在他看来,语言不是他的天赋,智慧才是。他从文学实践的角度解释了东方智慧在自己作品中的重要性。他说,我的文学训练是从改变心开始,当有一天用爱与智慧,让自己的心变得无穷的大,变成大海的时候,就是百川入海,什么文化都能容纳,什么种族都能容纳。这时候我的作品,就是我的爱的大海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的作品非常多,因为不同的人会丢进不同的石头,每一个石头都会溅起不同的浪花来。世界需要什么,就为它提供什么。”
这也是雪漠从中国西部农村的一个小孩子,慢慢成长为中国西部作家,后来成长为中国作家,现在成为世界作家的成功秘密。
雪漠在巴斯大学口笔译硕士专业的课堂
今日热点
-
来源:鲁网
-
游东平|三日游首日启程!漫游千年文脉,解锁县城宝藏
来源:鲁网
-
林遥:文字与故事间的执着行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坝子门外茧担儿”还是“坝子门外丝篮儿”?
来源:杭州网
-
长春师范大学“渤海贞孝公主墓壁画所见服饰仿制项目”结项验收
来源:中国吉林网
-
西班牙的杭州伞和扇
来源:杭州网
-
龙口这位楹联家,拿了个全国冠军!
来源:大众网
-
红旗渠纪念馆:游人如织 感悟红色精神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二门,是哪道门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胡同是京剧的摇篮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威海这些“祖宗严选”火了几千年!
来源:大众网
-
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发布 中下游20处水利设施入围
来源:人民网,供稿:人民资讯
-
河北隆尧:哪吒主题彩绘惊艳亮相
来源:河北新闻网
-
Global Talk丨伊朗小伙取名周瑜 三国的魅力外国人也挡不住了
来源:大河网
-
宋学与内圣外王:一场思想的嬗变
来源:北青网
-
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丨郑州书院街北片区遗址发现二里岗文化时期遗迹200余处
来源:大河网
-
从九龙九凤冠看明代顶级高奢
来源:北京青年报
-
邵彦教授新著《山川换古今:蓝瑛家族的故事》与《蓝瑛·澄观图册》
来源:杭州网
-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来源:杭州网
-
三明行迹 | 最早官铸闽铅钱
来源:东南网
-
文学是用来生活的:《不逝之光》系列长篇小说出版在即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