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这些“祖宗严选”火了几千年!

(2/8)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历史 频道  >  正文

威海这些“祖宗严选”火了几千年!

麻布衣服古代在威海地区也广为流行。《唐书·地理志》载:“登州土贡赀布。”登州,唐初始于文登置登州,后迁宁海、蓬莱。自唐初至清末,今威海地区一直属于登州管辖;“土贡”即以地方土产之物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赀布”就是细麻布。

靠海吃海!7000年前的威海人三餐是海鲜,吃剩的蜊碴都堆成了山

威海被誉为“中国海鲜之都”,在威海人的餐桌上,海鲜是永远的主角。而在几千年前,威海的先民就开始捕捞海鲜了。

1973年的深秋时节,荣成东河口村二队队长常德财带领社员整修村南头一片被大家称为“蜊碴塂”的地方,在往深处挖时突然发现了以往未曾见到的东西。里面有灰黑的陶片,还有显然是被人工打磨过的石头。

1979年3月,北京大学与烟台地区文物专家到河口村对遗址进行考证。同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烟台地区文管会联合对遗址进行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河口遗址属胶东半岛原始文化中较早的贝丘文化遗址,应当处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发掘出的大量的、几乎是成堆的蛎壳,那应当是先民从大海获取的生活用品,用完后将壳留下埋藏。威海地区是中国古代渔盐业兴起最早的地区之一。《尚书·禹贡》记载,地处青州的半岛东部地区,是九州中唯一以海产杂品和海盐为贡赋的地区。春秋时期,境内渔盐生产更为兴盛。《国语·齐语》谓“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威海在内的半岛地区的渔盐之利为齐国富国强兵、称霸天下奠定了经济基础。清代以前,境内海产品全部来源于海洋捕捞。

先民在此定居,早就向海洋深处索取食物,这便离不开船舶。1982年,经技区泊于镇松郭家村(当时属于荣成市)出土一艘独木舟,不仅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舟之一,制作工艺上还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