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明访名医|撕下“天才病”标签,穿越情绪困境

(2/4)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社会 频道  >  正文

越明访名医|撕下“天才病”标签,穿越情绪困境

躁狂或轻躁狂期,患者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大幅减少,思维敏捷、语速极快,还会过度自信,出现盲目投资、大肆挥霍等行为。轻躁狂对生活影响相对小些,而躁狂往往会带来失业、负债等严重后果。

到了抑郁期,患者又会变得情绪低落、兴趣全无、疲惫不堪,陷入自责的漩涡,自杀念头时常涌现,睡眠和食欲也变得紊乱。还有一种混合发作的情况,躁狂与抑郁症状同时出现,更容易引发极端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田润辉主任分析:“现在的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业竞争激烈,家庭期望高,社交中的容貌、成绩攀比等,都让他们的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同时,随着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提升,更多青少年能得到及时诊断,以往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诊为叛逆或单纯抑郁。青春期神经发育敏感,激素变化大,加上网络信息繁杂、熬夜、物质滥用等不良因素,以及家庭中高压教育、亲子关系紧张等,都在不断加剧青少年的情绪波动。 ”

双相情感障碍容易误诊,当出现一些特殊症状时需格外警惕。比如,抑郁治疗后突然变得过度活跃,情绪波动异常;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症状;抑郁伴有睡眠过多、暴饮暴食等“非典型特征”;家族中有双相障碍或自杀史;青少年行为突变,成绩骤降、社交退缩与冲动行为交替出现等,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控制躁狂,使用抗抑郁药时则需谨慎,避免引发转躁。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