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古人扫墓:“历史奔现”背后的“精神寻根”

(5/7)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历史 频道  >  正文

年轻人为古人扫墓:“历史奔现”背后的“精神寻根”

2021年和2024年,姜明去过两次位于安徽当涂的李白墓。在墓前,她注意到有人留的两罐啤酒附带便签,分别是给李白和杜甫的。第二次去时,她又看到墓前有许多花和手写信,“留信的人都很用心”。

“酒还是最应景的。”姜明自己带过一款叫“李白”的清酒、两小罐家乡米酒,还有自己设计、亲手制作的古籍滴胶材质小挂件——写着杜甫对李白表达思念的诗句“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90后成都女孩央可可这两年买了武侯祠的年票,常看常新。“每次去,都能在丞相的塑像前和惠陵前看到很多鲜花和各种礼物,有三国杀卡牌、手写信、零食……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清明节,看到丞相的塑像前有一份手写的《出师表》,装在盒子里。”

梅雨去“见周瑜”的时候,也准备了好几种礼物,包括鲜花、手写贺卡,还带了航空母舰的模型,“让周瑜看看现在‘水军’发展得怎么样了”。

那天,梅雨遇见许多同龄人,都是远道而来带了“伴手礼”的。其中有女生抄了有错音符的琴谱,因为“曲有误,周郎顾”。“大家之前都不认识,但会在墓园一起分享喜欢周瑜的心路历程。他值得千年之后还有这么多人喜欢他。”

23岁的文博爱好者周易因为研究战国秦汉考古,专门设计了“古人车票计划”系列。她认真做功课,打卡不同历史人物的墓,根据人物的经历为其设计一张车票——出发地与目的地,都是人物一生中重要的地点。有的是故乡和事业起点,有的是被贬谪后客死的他乡,有的是功成名就处,有的是征战的目标,还有的是半生所系的国都或领地……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