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  >   体育频道  >  正文

文化中国行|侗歌越千年,歌里都是好光景

在村里歌师们的指导下,学员们学习演唱侗族的古老曲调。最令他们兴奋的,是身着民族盛装,在夜幕中登上“村超”舞台,以侗族大歌《天地人间充满爱》点燃全场,非遗艺术的感染力随歌声直抵人心。“这次研学不仅是一次文化采风,更架起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对话的‘桥梁’。”杨春念说。

有着2500年历史的侗族大歌,因着文化传承的接力,如今仍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而这种世界罕见的演唱形式,一直到近70年前才被发现——1957年4月,萧家驹等人组成的“侗歌调查组”进入黎平县、从江县交界的侗族地区进行采风,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叫做嘎老的多声部合唱,并将之编成专著《侗族大歌》,于1958年8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而后这种多声部的侗歌逐渐进入全球视野。它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民族音乐为研究方向的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吴黔凤认为《侗族大歌》一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以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为首的西方音乐社会学家认为西方有复调音乐,体现出西方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社会,而东方没有多声部的复调音乐——“萧家驹等人在侗乡的意外发现打破了西方的偏见。”

1986年,9位侗族姑娘把侗族大歌的代表作品《蝉之歌》唱出国门,唱响法国巴黎,赢得欧洲艺术界的青睐,而后欧洲游客不远万里地来到侗寨,只为一睹“蝉姑娘”的梦幻家乡;

199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7位侗族歌手第一次把侗族大歌《蝉之歌》唱到全国观众心里;

2025 03/21 13:33 当代先锋网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文化中国行|侗歌越千年,歌里都是好光景

(2/8)
明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