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遥:文字与故事间的执着行者

(3/10)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历史 频道  >  正文

林遥:文字与故事间的执着行者

林遥先拿起《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记忆》,指着书名告诉我:“海就是海陀山,是北京市境内的第二高峰,2241米,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处,我是海陀山脚下长大的孩子。”

书写的是平北地区15个县的抗日故事。

林遥告诉我写作缘起。2016年他参与拍摄纪录电影《北平以北》,跟着剧组跑了一年,走遍了平北抗战的重要事件发生地,“15个县几乎都走到了”。因为撰写延庆博物馆近现代史大纲,林遥2008年在延庆县史志办张进军先生的指导下,看了大量史料,系统梳理过延庆革命史。

他看过一份不完整的昌延根据地开辟初期的牺牲名单,在那份不足30人的名单中,林遥发现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年纪轻,平均年龄不到23岁;第二是学历高,中学以上学历占到了七成以上。“平北地区著名的老十团,有大学生60多人,高中生100多人,我当时想,在那个年代,这就是知识分子团啊!”这份名单让林遥念念不忘。最终,当读过的史料和走访结合在一起时,林遥萌生了写一本关于平北抗战记忆的书。“我发现平北地区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还没有一本抗战通史。”

这本书接近10年写完。

“因为收集到的资料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写得挺辛苦,我大量脱发和失眠,就是从它开始的。书出来以后评价还挺高的,卖得不太好,毕竟是‘地方小事’,但写完我就踏实了。”

林遥认为,自己所写的并非平北抗战史,他只是作为后来者,对80年前发生在家乡的这场战争作了追忆。他认为,今人的幸福,受惠于前人的牺牲,自己的身上还流着他们的血。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