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4/11)
明珠号

举报

举报原因:
东方资讯  >    历史 频道  >  正文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徐则臣:首先,我希望现实中最真实的那一部分,或者是非虚构那一部分,能够有效地介入到虚构的这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勾连、相互生发——它们是可以相辅相生的。经由文学去理解现实,也通过现实去理解文学,两者之间应该是可以互动的。其次,我现在写作有一个越发坚定的习惯:实证主义。我要写的地方,都要力争去走一遍;要写的东西,尽量都去感受一下。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田野调查之重要。

我一直有个想法,在实现我的艺术抱负之外,我要尽力留下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细节。很多人可能不认同,但我觉得有必要。历史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历史是细节,没有足够细节,结论出不来。一个作家在小说中涉及现实时,我说的是硬碰硬、不夸张不变形的意义上的现实,如果你的细节出了问题,你就是在篡改历史。可能有人不同意,不就一本书、一个故事吗,还真把自己太当回事了。我觉得就是要当回事,一个写作者应该提醒自己,这是职业道德,是一个基本的写作伦理。

《北上》写大运河,我沿线完整地走了一遍,我要知道我写小说的时候,虚构跟现实之间的差异和界限。可以艺术化地处理,但不能完全瞎编,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任意篡改。若干年后,当大运河已然面目全非,假如这本书还有幸被后人读到,我希望他通过这本书还原历史时,还能大差不离。这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所以我要做足够的案头工作和田野调查。

北青艺评:所以在写小说的时候,你参考了很多关于大运河的书?

徐则臣:差不多70本吧。开写之前,我准备了一大堆资料,靠我最近的一个书架上,几层全是,伸手就能拿到。运河史、漕运史、地方志,国内的、国外的。我必须知道故事行经的年份和河段,船究竟怎么走;我得弄清楚一个鸡蛋在1901年的无锡和济宁可能卖一个什么价;我也得知道小波罗点燃他的马尼拉方头雪茄用的大火柴,一盒能装多少根;我还得知道运河到了2014年,一个跑船的人如何展开他一天的生活……我像患了强迫症一样,希望每个细节都能在小说里扎下根来,它们扎下根,我的虚构才能有一个牢靠的基座,小说最后才可能自由地飞起来。

热门推荐

联系我们|eastday.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